欢迎访问射阳县雅鸣塑业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
咨询热线:

152-6196-9388

151-8936-0888

复合编织袋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资讯动态 > 行业动态

编织袋行业迎来绿色转型:环保新政下厂家如何破局?

2025-03-25

编织袋行业迎来绿色转型:环保新政下厂家如何破局?

随着“禁塑令”的深入推进和绿色包装需求的持续增长,我国编织袋行业正面临转型挑战与发展机遇。作为传统包装行业的重要分支,编织袋生产企业如何在环保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压力下实现突围,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。

政策倒逼行业升级

2023年,国家发改委联合生态环境部发布《塑料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》,对塑料编织袋的生产、使用和回收提出更严格要求。新规要求到2025年,可降解、可循环编织袋产品占比需达到30%以上。这一政策直接推动了行业洗牌,大量中小型编织袋厂家面临转型升级压力。

山东某大型编织袋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:"新政策实施后,我们立即投入2000万元进行生产线改造,现在可降解编织袋已占产能的40%。"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数据,2023年全国编织袋行业技改投入同比增长65%,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。

技术创新驱动产品迭代

为应对环保要求,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。目前市场上主要出现三类创新产品:一是添加碳酸钙的环保型编织袋,可降低30%的塑料用量;二是采用聚乳酸(PLA)等生物基材料的可降解编织袋;三是强度更高的复膜编织袋,可重复使用5-8次。

浙江某科技型企业研发的“纳米增强型编织袋”,在保持传统性能的同时,生物降解率可达60%以上,已获得多项国际认证。该公司技术总监介绍:"我们通过分子结构改性,使产品在自然环境下18个月即可开始分解。"

智能化生产降本增效

面对成本上升压力,行业龙头加速推进智能制造。广东某上市公司建设的智能化车间,通过引入自动拉丝机、智能圆织机和机器人包装线,生产效率提升50%,人工成本降低40%。其数字孪生系统可实时监控每台设备运行状态,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5%以上。

“智能化改造不仅是降本的需要,更是质量管控的要求。”该企业生产经理表示,"现在我们的产品不良率控制在0.3%以下,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"

应用领域持续拓展

传统上用于化肥、水泥包装的编织袋,正在向更多领域延伸。在电商物流领域,新型轻量化编织袋因其成本优势和耐用性,逐步替代部分纸箱包装。在农业领域,具有防霉、防紫外线功能的专用编织袋需求旺盛。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建筑用编织袋市场快速增长。某建材企业开发的防水防潮编织袋,可用于混凝土养护,使用寿命是传统产品的3倍,已广泛应用于高铁、桥梁等重大工程。

循环经济模式兴起

行业头部企业开始布局回收利用体系。江苏某集团建立的"编织袋回收-再生-再造"闭环系统,年处理废旧编织袋2万吨,再生粒子纯度达到99%。其推出的再生系列产品,价格比新品低15%,市场反响良好。

“未来行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,更是回收体系的竞争。”该集团循环经济事业部负责人表示。目前,已有十余家企业加入中国编织袋回收利用产业联盟,共同推动行业绿色发展。

出口市场保持韧性

尽管面临国际贸易环境变化,我国编织袋出口仍保持稳定增长。海关数据显示,2023年编织袋出口量达85万吨,主要销往东南亚、非洲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。为应对欧盟碳边境税等新规,部分企业已开始进行碳足迹认证。

山东某出口企业负责人介绍:"我们通过改进工艺,使每个编织袋的碳排放降低12%,获得了进入欧洲市场的绿色通行证。"

行业挑战与未来展望

当前行业仍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大、环保改造成本高、专业人才缺乏等挑战。特别是可降解材料的价格是普通PP材料的2-3倍,导致终端产品竞争力不足。

专家建议,企业应:1)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,突破低成本可降解材料技术;2)探索共享工厂等新模式,降低中小型企业转型成本;3)完善回收网络,提升再生料使用比例。

随着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,编织袋行业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。那些率先完成技术升级、掌握核心竞争力的企业,将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赢得更大发展空间。预计到2025年,我国编织袋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,其中环保型产品占比将超过三分之一。

在这个转型关键期,编织袋厂家需要以创新为驱动,以绿色为方向,在变革中寻找新的增长点,为包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

标签

最近浏览: